不同教育理念的幼儿园
蒙特梭利(Montessori)
蒙特梭利也称蒙氏,它可能算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种教育理念了。在各大城市,这三种教育理念中也是最普遍的。
蒙特梭利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通过对孩子自发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儿童认知和心智发展的基本规律。
特别是在0-6岁的孩子,成人要成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而不是干预者,要观察和研究孩子的自发性行为。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利用孩子的两个内部帮助者(吸收性心智和6大敏感期),帮助孩子发展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
�蒙氏教育特色:
1、生命自然发展论
蒙氏教育独有的概念之一就是:人们发现0-6岁的孩子中存在6大敏感期
1)运动敏感期(0-6岁):▫️0-3岁发展大肌肉运动。例如一岁内爬、翻、走等重复练习,直到学会。▫️3-6岁发展小肌肉运动。例如通过拳手、抓、握、捏。例如自己吃饭、穿衣等。
2)秩序敏感期(0-3岁):2-3岁时比较明显,例如孩子回家会第一时间把鞋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摆在固定的位置。
3)细小东西敏感期: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总能轻而易举的发现被大人忽略的细节。
4)感官敏感期:例如孩子会很专注得用手抓沙子,玩水等,会对各种颜色、形状、味道、大小、声音等特别好奇且表现出喜爱等。
5)语言敏感期:例如孩子很小的时间就开始咿呀学语,很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等。
6)社会性敏感期:例如孩子对结交朋友很感兴趣,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2、强调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认为0-6岁的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成人截然不同,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从周围的环境吸收所见到的一切刺激,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所见到平凡的一切。 而吸收性心智包括两个阶段:0-3岁无意识吸收,3-6岁有意识吸收
3、独立成长论
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4、奖惩无用论
在蒙特梭利的环境中,不用奖惩制度来评价孩子。老师用尊重的态度、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来鼓励孩子。
5、专业的教具
众所周知。蒙氏园都是有专门的教具,在让孩子来探索和玩的。而且他们管任何活动都叫『工作』。
6、秩序感
蒙氏强调“爱和自由”的环境,但是也会非常注重秩序和规则。他们主张”无声教育“,安静游戏,让孩子自己主导。所以,蒙氏体系更适合对物体很专注,喜欢自己研究和琢磨的孩子。
如果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喜欢社交、对人际关系敏感,或者是有些艺术天份、天性浪漫爱幻想的孩子,纯粹的蒙氏教育可能就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优势。
7、专注
蒙氏教育对孩子专注度的要求很高,教室里通常非常安静,甚至安静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在蒙氏环境中工作的孩子们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而且在蒙氏园他们的教具几乎不会换,他们希望通过孩子自己思考来引导他们把一种玩具搞出多种玩法,在生活技能中发展认知。
8、资质
蒙氏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在国内有一些标榜蒙氏的幼儿园实际上并没有蒙氏认证,“歪”的蒙氏园很多,家长多去实地看看,不要踩坑。如果选择蒙氏幼儿园,家长首先要确认幼儿园的蒙特梭利资质。很多所谓的蒙氏幼师其实只是听过几节蒙氏课或者只是受过一些培训。
最权威的两个资质就是: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简称AMI)
▫️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简称AMS)
华德福( Waldorf )
华德福教学法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
它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建立在人智学这一哲学基础上。它更讲究尊重每个个体,并支持到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华德福教育特色:
1、亲近自然、在玩耍中学习
源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强调身,心,灵全面发展,主张七岁以前的幼儿是完全的“感官体”:不是靠头脑记忆,而是靠感官学习。比如把节奏放慢,让孩子嗅一嗅花的芬香,会发现一切美皆在身边,这样孩子和身边的一切都有了更紧密的连接。
他们鼓励孩子亲近土地,纯粹的玩。所以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户外运动量很大。他们每周还会有一个远足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因为一般华德福的园所大多在城市的周边。
在院子里随处可见的废旧轮胎做成的东西(秋千、沙坑的挡板边缘等),和沙坑,以及木板做成的滑梯,还有木质的小推车。
华德福认为创造力的养成需要主动探索,所以下雨了就带着孩子们出去踩水;雨过天晴就带着孩子们去观察蜗牛搬家;夏天就带着孩子们在草丛里追小蚂蚱。大自然也是最好的玩具。
2、注重四季的更迭
每所华德福的幼儿园都能看到一个四季桌,上面是当季的特色。同时华德福很注重“端午、冬至”这两个节日,而且会举办节日庆典。
PS:很多人都认为华德福教育存在浓重的宗教色彩,其实当华德福传入中国以后,已经改良很多,来迎合更多的家庭,因而中国的华德福幼儿园宗教色彩基本很淡。更多的是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3、天然的玩具和照料家庭的工作
记得之前听一位华德福的院长说过一句话:越抽象的东西,越需要孩子们的想象,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天然的素材,幼儿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玩法。"
所以华德福的教室里没有任何成品或者塑料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的。他们强调自然、天然。随处可见的打磨的木制造型、石头、桃核、棉线做成的垫子。
同时他们也很在意孩子家庭的参与感,比如家务活、洗衣服、煮菜、在院子中探险等活动。
华德福园所的陈设,每一处都是有利于儿童发展需求的。比如扎染的桌布是老师带着孩子们染的,桌上的花插是老师和孩子们在院子里收集装点的,连跳绳这样的玩具也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染色编织的。
4、想象性玩耍
华德福教育相信: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因此,华德福给孩子很大的“空白”,去创造和诱发孩子的创造力。
所以他们严格制止孩子接触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科技,他们认为这些新科技的过度刺激将抹杀孩子的潜力。园所内常见手工编织的毛线娃娃和布偶多半没有五官,这其实是延续想象力的办法:孩子开心时,会赋予布偶愉快的神情;伤心时,会想象布偶跟着哭泣。
5、重视既定的节奏、韵律和呼、吸
华德福认为不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需要有节奏的生活来达成内在的平衡、内心的平和。
比如健康的重复的节奏。例如每天、每周、每年的活动和仪式,在华德福幼儿园每周的活动都是重复进行的。他们认为重复、有节奏的生活和环境下能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从而也更加自信。
健康的生活节奏就像是呼吸一样,有呼有吸,动静皆宜。我们把一天看成是一系列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呼出是孩子主动的工作,更多的是活跃和释放。比如创造性玩耍,吸入则是有成人带领的,让孩子们慢下来。比如晨圈故事。两者是彼此联系的。
6、强调艺术教育
他们希望透过艺术,让所学进入孩子的内在。通姑自然、带给孩子美育的环境
其中包括湿水彩画、蜂蜡、烘焙、木头手作、扎染等,每种活动皆深具内涵。
例如湿水彩画,是将画纸浸泡过水后,让孩子以三原色:红、黄、蓝颜料来上画。使用单纯的颜色可让孩子内心变得较单纯,而颜色在湿纸张上自由的相遇,既让色彩自己说话,也让孩子不受限制,更加具有创意的表达自己。
瑞吉欧
瑞吉欧主要的教学理论是依据皮亚杰、维果斯基和杜威的理论,建构主义。教师们没有提前编写好的课程大纲和教案,课程编写是依据儿童对的兴趣和经验。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主流儿童心理学也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而带来发展。
�瑞吉欧教育特色:
1、以学定教
瑞吉欧的教育是以孩子的兴趣和视角出发,引导出有趣有料的“对话”,并开展出一个“闭环”的课程来。老师无需像常规的教学一样备课,也没有标准的课程安排。比如今天孩子看到花很美,那么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赏花。
不过这种方式虽然最符合儿童的需求,但对教师和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相对来说最难以实施,而且实施的效果不易评估。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在上学以前,要让小朋友尽可能多地“出门”。动植物园、水族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哪都行。因为在“外面”,有引爆兴趣的无数机会和学习的无限可能。
2、主题项目教学
老师提出一个项目,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去学习并展现成果。它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对主动性的学习和探索都是更好的提高和锻炼。
比如,之前去探的瑞吉欧园区,每月会有一个主题项目,如小鸡孵化、溜冰鞋制作、石头汤等,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的开展学习。
3、关系
瑞吉欧非常强调合作的力量。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身边事物的关系,鼓励老师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构建自己的语言与身边的人或事物进行交流。
4、环境是第三个教育者。
瑞吉欧学校很注重建筑的“透明性”,透明的玻璃建筑可以让孩子在这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的孩子在干什么,而且在瑞吉欧的理念中,任何一个空间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比如厨房、更衣室。在环境的设计上注重品质,比如色彩, 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空间颜色,因为幼儿的视觉敏感度很高, 色彩可以激发幼儿的敏感性,视野中热情的色彩,就像幼儿园的第二层皮肤。
一方面强调了环境和教师具有一样的特点,可以促进儿童知识、情感、技能的养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环境不是被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积极主动的改变,以适应儿童和教师的需要。
5、注重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
作为瑞吉欧教育,教师不是直接为孩子提供答案,让他们去复制。而是要维护孩子们的天赋,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
他们认为创造力是每个儿童都具备的能力,它不是某一个孩子的特质。作为教师,要给予发掘孩子创造性潜能的条件。
6、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所谓的一百种语言,并不是说将100种语言分开来看,而是将不同的语言进行交叉结合,用这种方式增加认知的可能性。
比如绘画、建筑、雕塑、讨论、发明、发现等,儿童有各种表达的方式,而不是一种。
�三大教育理念之间最大的特点:
蒙特梭利:精神胚胎学。强调秩序感和规则。以儿童为中心,把握敏感期,提供适时、适性的环境,成人作为环境的准备者、观察者和启导者。
华德福:人智学。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来教孩子,也就是玩。注重呼吸节奏。
瑞吉欧:建构心理学。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切听从孩子的。
无论是蒙特梭利讲精神胚胎、华德福说人智学还是瑞吉欧用建构主义。说到底,我们都是帮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并让他们有机会去改变自己,去完善自己。
无论是这三种教育中的哪种,没有所谓“最好”的教育,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都相对会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只有相对的更适合,适合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最终说回来,最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为孩子选择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否则,选校时如果盲目崇拜,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会影响着我们的一生!